今年以来,武昌区人大常委会珞珈山街道工委立足实际、探索创新,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点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连心桥、助推器作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全街人大工作再上台阶。
一是“站”守一线,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聚焦站室建设全覆盖。设1个街道代表工作室、1个中科·武大智谷企业服务中心站、4个社区联络站、1个科创大厦企业专场联络站,把22名国家、省、市、区四级代表全部编入联络站点,把代表站室规范化建设与社区、企业管理服务相融合,为助力企业发展优营商打好坚实基础。
坚持代表学习全方位。组织代表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履职课堂、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听取部门工作汇报等,以“线上+线下”“集中+自主”方式,定期开展履职提醒和履职培训,深化“代表直通车”“代表回珈”等活动,全方位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政治站位。
做到履职保障全天候。安排4名代表回原选区述职,组织代表回原选区接待选民4次,做好代表履职管理,健全履职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定期通报履职情况,10余位代表的优秀履职事迹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代表履职热情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二是“站”连民心,推动代表回“珈”履职
深入一线,聚焦实事,开展代表“听您说”、代表“伴您行”、代表“解您忧”系列活动,充分发掘社区、高校、企业等人大代表专业能力,探索“术业有专攻”履职模式,鼓励代表在擅长领域主动作为、争当模范。
专解治理难题。组织代表到区法院视察,在武大文理学部社区成立“珞珈山下话法典”工作室,武大法学院、湖北珞珈律师事务所的优质法律资源进驻社区,为做好全民普法、纠纷化解、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助推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专注社区管理。针对公共道路、排污排水管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点位,城建城管组别的代表们多次实地踏勘调研、征求居民意见,形成建议交办,督促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道路破损、人车混行、污水治理等问题,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专研环境保护。依托中科院水生所,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助水生动物大保护”主题,广泛组织人大代表、辖区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宣讲和科普教育,生态保护实现新突破。
三是“站”聚民智,助推中心高质发展
聚焦企业孵化率、落地率和成果转化率开展有益探索,推动形成连片“环武大”规模聚集、上下游全链条科创带,积极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打响“科技创新在珞珈”优质品牌,全力打造环武汉大学经济带。
围绕区街中心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科创珞珈品牌和发挥高校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依托中科武大·智谷人大代表企业服务中心站,驻派多名人大代表,积极对接辖区企业,专职服务小洪山科学城、科创大厦等园区和重点项目及周边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基地,调研走访企业20余家,解决企业共性或个性问题10余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