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人大:打造站室新地标 开辟履职新航道
武昌人大:打造站室新地标 开辟履职新航道
  • 发布日期:2024-09-13
    来源:武昌区人大常委会
  • 字体:
    [ ]

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连接代表与群众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武昌区人大常委会中华路街道工委致力于将代表联络站室打造成代表履职尽责的前沿阵地、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推动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室建设。

立足工作需要,硬件软件两手抓。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室的建设,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优化协同发展,为代表履职做好服务。形成“1+4+1”的阵地模式,即1个街道代表工作室、4个社区代表联络站、1个户部巷特色街区代表联络中心站。同时,完善架构体系,延伸组织链条,在街道层面明确专职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联络员的基础上,在社区层面明确由社区书记主抓、社区副主任直接抓的工作格局,构建“人大街道工委+社区联络员+人大代表”的组织架构,为“代表三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学习培训,履职尽责有保障。定期在线上向代表发送学习材料,组织代表参加履职课堂。此外,立足区情街情,通过定期通报、组织参观调研等方式,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掌握履职方法和技巧,找准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切入点。今年,已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前往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斗转科技园、武昌区民政局、中华路街中心戒毒社区等地专题调研学习,为代表开阔眼界、充能加油,帮助代表更好地知情明政、履职为民。

布局特色街区,代表献策谋发展。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探索站室建设新模式,让“代表三进·共同缔造”的平台阵地再往前推进一步,拉近与选民的距离。比如,在户部巷特色街区,发动商户参与站室共建,打造商户、居民门口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商会与代表共享联络站空间,让位于寸土寸金的户部巷的特色街区联络站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围绕特色街区发展,紧盯商户居民需求,组织代表走进特色街区联络站开展活动、建言献策,深度挖掘来自各行各业代表的智库潜力。

闭环工作链条,督办有力解民忧。建立“群众反映—代表收集—人大街道工委分办—部门处理—结果反馈—群众评价”的闭环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上传下达、畅通民意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议办理结果评价、召开建议专项督办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跟踪问效,实现督办代表建议的高质高效,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商户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比如,组织人大代表、街道社区、商户居民等多方召开“代表半月谈”座谈会,对接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开展政企合作,打造完成汉阳门石榴花夜市,解决流动摊贩治理难题,为游客增加购物体验和文化打卡区域,推动辖区文旅商融合发展。

专业小组靠前,发挥特长显成效。根据代表的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建立若干个代表专业小组,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辖区蓬勃发展。从去年开始,西城壕社区、户部巷社区分别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班,社区代表联络站特地邀请教育专业小组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进来,或进班授课,或积极链接资源,为社区暑期班引入本校的优秀教师,丰富辖区小学生的暑期生活。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