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硚口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三进”活动方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策划进企业助推优化营商环境、进社区关注民生热点、进选区督办议案建议等主题活动。截至8月底,共开展“三进”活动317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1168人次。
一、“三新”并行,夯实活动“支撑点”
硚口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主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硚口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一是健全代表工作新机制。建立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统一领导、主任会议成员分工负责、代工委统筹协调、各专(工)委协同推进、人大街道工委积极组织、各级代表踊跃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城市更新、楼宇经济、基层社会治理等3个专业小组,与3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和11个区人大代表小组联动,制定“三进”活动专业小组工作方案,引导代表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专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三进”活动。充分发挥代工委服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作用,定期组织代表开展集中培训、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各类监督活动、组织代表与议案建议承办部门“面对面”督办,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接地气的代表建议,落实代表履职情况纪实制度,规范代表回原选区述职的内容和程序,强化代表履职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
二是创建代表培训新模式。将学习培训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的模式,为新一届市、区人大代表定制“培训套餐”。5月6日,组织219名区人大代表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在12个主、分会场开展集中培训;5月27日,组织辖区市人大代表参加全市视频初任培训,学习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等;8月8日—8月19日,举办两期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组织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各专(工)委委员、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等共计110人在省人大培训中心参加脱产培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街道探索建立一社区一居民议事平台,扩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的参与度。
三是搭建代表履职新平台。依据“资源整合、一室多用、实用管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和“五有”标准,建设完善人大代表工作室11个、选区人大代表工作站113个,制定本年度《硚口区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硚口区人大代表接待登记制度》《群众意见处理反馈制度》,根据《2022年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安排》,充分发挥履职平台的作用,每名主任会议成员联系1—2个代表工作室,338人次市、区人大代表到代表工作室(站)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实实在在地了解民意、为民办事。创新设立区人大常委会汉水桥街道驻D+M工业设计小镇代表联络站,把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目前已有5位驻站代表,通过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联席活动、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地视察等,积极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三化”并进,找准活动“结合点”
硚口区人大常委会结合议案建议办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优势,全方位、多维度开展“三进”活动。
一是专业化开展监督工作。坚持认真履行民主法治监督、财政经济监督、民生事业监督等职能,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深化司法监督工作,对近三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新任命的审判员、检察员办结案件开展评查,对新任职的审判检察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延伸监督,对区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和区人民检察院“少捕慎诉慎押”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抽查“公检法”三机关及部分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各类案件44件,针对5个方面问题提出9条整改意见,并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瞄准问题扎实整改,强化监督,辖区代表积极参与汉江湾综合治理、雨污分流、滨江岸线生态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深入辖区重大项目、主导产业、居民养老、青少年托管等领域开展考察调研,主动靠前一步出谋划策、解忧纾困。例如,人大汉正街道工委组织代表成立汉正街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课题组,会同纺织大学、区委党校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和人才培训,为壮大汉正街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提供人才支撑;人大六角亭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全程参与荣东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代表们严格按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制的三个阶段、九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助力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二是规范化办理议案建议。深化“四个互动”机制,聚焦城市更新、楼宇经济、基层治理3件大会议案,区人大常委会形成专项督办方案,联合“三进”活动专业小组开展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下一步还将围绕3件议案的办理开展3场专题询问,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区人大代表和专业小组成员参加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把“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做到既重结果也重过程,真正推动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要求贯穿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组织代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贯彻实施情况、全区水污染防治、全区2022年财税运行情况等一系列专题视察调研,梳理发现具有共性、普遍性的突出问题,摸清群众所思所盼,做实做细建议提出、受理、办理、审议、评价、反馈等各环节工作,将建议办到群众心坎上。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交办的196条代表建议已全部按要求办理完毕,走访率、答复率达100%。
三是常态化开展“三进”活动。结合实践活动,召开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落实工作。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开展蹲点式调研、沉浸式座谈等方式,研究解决企业纾困解难、民生服务保障、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闭会期间提出意见建议73条。在人大代表奔走协调下,常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运营,填补了公益医疗网点空白,方便周边万余居民就近看病;人大汉水桥街工委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制,投入50多万元整改151个安全隐患点位,投入40多万元增设晒衣架、停车棚、休闲座椅等,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赞誉;疫情防控一线,人大代表积极下沉助力社区封控、小区值守、核酸检测等工作,主动捐款捐物。
三、“三措”并举,抓实活动“落脚点”
硚口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聚焦区委中心工作,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激励推动人大代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三进”活动实效。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发力。聚焦经济发展,全区各级人大代表聚焦现代商贸、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三大产业,“进企业”聆听诉求,提出经济建设类建议15条,助推市场主体倍增。全区同步实施5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其中今年计划新启动的34个已全部启动,20个往年项目改造基本完成,荣东、安善等30个小区已实现市场化物业管理。南泥湾大道高架、区第二福利院、区级中心医院、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等各类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聚焦民生保障,全区各街道全面推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制,让“三进”活动直切选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例如,人大韩家墩街道工委连续三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汉江湾桥项目开展调研,听取建设方复工复产、安全管理等情况,就桥梁周边居民关心的交通出行、噪音污染等问题,及时与建设方沟通并敦促解决,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活动成效。聚焦基层治理,代表们多次到保障房密集、困难群体多、社区基础薄弱的片区视察调研,推动政府加大社区网格员和社区警务室配备,优化701、311、329等公交线路发班频次,增加3条公交线路通往中心城区接驳轨道交通,增补60台车辆,进一步改善市民公交出行需要。所涉及的易家街、长丰街、韩家墩街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家庭医生签约力度,为4937名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体检老年人1548人,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提档升级。
二是推荐年度履职之星激发活力。探索人大代表履职之星推荐模式,增强人大代表责任感、使命感。制定《武汉市硚口区人大代表年度“履职之星”推荐工作方案》,进一步在规范代表履职情况收集、管理和运用的基础上,抓实代表参加闭会期间小组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议案建议等工作。按照人大街道工委推荐、主任会议初审、常委会决定的形式,每年在区人大代表中推荐20名左右年度履职之星。指导人大街道工委发现、收集并报送区人大代表先进履职事迹,积极向全国、省、市人大各类媒介推送先进代表的事迹材料。选树优秀履职代表典型,引导促进代表会履职、勤履职、履好职。
三是强化宣传、正面引导凝心聚力。积极向省、市人大常委会报送活动信息,与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紧密协作,集结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新媒体等资源,形成人大宣传报道合力,扩大人大代表“三进”活动宣传覆盖面。截至8月底,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街道工委累计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289次,在凤凰网、今日头条、中华网湖北、武汉人大等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67次。指导各街道工委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在全区范围内扩大“三进”活动的影响力,定期在工作群公布宣传报道情况,激励人大街道工委“比学赶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营造浓厚的“三进”活动氛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