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上看到很多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开展电动车安全整治很有必要,希望人大代表为我们带来好的整治建议!”新天地社区居民刘婆婆对江岸区人大代表代明霞说。
为有效解决小区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安全隐患,近日,江岸区人大常委会永清街道工委组织辖区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及区应急局、区城管局、区房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约30人,围绕“疏堵并举 建立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长效机制”主题开展“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暨人民议事厅活动。
永清街道辖区面积0.75平方千米,下辖4个社区,人口稠密。有25个(片)小区,其中有物业的小区7个(片)、开放式老旧小区18个(片)。辖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800台,现有符合规范的充电桩17处、智能充电接口约400个。
人大代表实地走访各类小区的“犄角旮旯”,查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情况,指出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充电桩(棚)不够等问题,并与小区居民面对面交谈,听取居民意见,沟通解决办法。
代表们一致认为,整治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安全隐患,必须“疏堵并举”。
区人大代表代明霞建议,把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问题作为街道每周组织的消防夜查重点,强化常态化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处置问题;建立街道、公安、消防联动机制,参照交通部门对违停机动车张贴《违法停车告知单》的做法,对“违停违充”电动自行车张贴《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警示单》,对多次警示无效车主由公安部门进行处罚。
区人大代表张荣芬提出,在小区楼栋口、电梯间、楼道中、居民微信群中,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危害的宣传力度,注重用身边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教育警示居民,变居民被动参与为主动配合,调动居民互相监督、积极参与整治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的热情。
区人大代表刘云建议,社区可对小区业主电动自行车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方便及时通知“违停违充”的电动自行车主自行整改;加强对小区内“僵尸”电动自行车的清理,降低“存量”,减少安全隐患。
区人大代表刘兴云提出,要增加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点位;对老旧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棚),要进行智能化升级;积极探索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鼓励企业新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桩(棚);全区可采取集采的方式,规范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桩(棚)的标准。
与会的应急、房管、城管、消防、派出所等职能部门都对人大代表建议予以答复。
江岸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问题是基层治理的痛点,要配套做好法律保障,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认真研究落实代表建议,“疏堵并举”共同解决这一民生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