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案第1号
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案第1号
  • 发布日期:2023-02-09
    来源:武汉人大
  • 字体:
    [ ]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案

 

 

提案人:(150名,按姓名笔画排列)

上官莉娜   王文平    王 军    王 芳    王 欣

王学丽    王建东    王继德    王 彬(江夏)王 彬(洪山)

王 敏    王 滨    王震宇    韦春煊    邓永勤

邓海龙    邓琍宏    邓 超    占学杰    卢 华

卢 军    卢 放    田 勇    代德明    匡治国

吕似竹    朱 芬    朱建平    任伟中    任 媛

向卉珍    邬剑强    刘本德    刘百强    刘成奎

刘佳琳    刘思桥    刘晓婷    许 鹏    孙 军

孙宝堂    孙 姝    孙修文    孙 龑    杜晓涛

杨 安    杨驰升    杨昌华    杨莉华    杨 燕

李 进    李 牧    李宗凯    李珂静    李晟明

李 彬    肖美华    吴丰华    吴 华    吴 芳

吴 轩    吴启兵    吴 勇    邱丹娅    何达曹

何 兵    何建新    余建平    余 婧    邹 涛

汪 诚    汪 俊    沃闻达    沈 涛    宋 领

张卫红    张 元    张永安    张 芾    张培文

张翔宇    张勤喜    张 蕊    张 燕    陈 军

陈克玲    陈明骏    陈 斌    邵玉春    苑 柳

易金莲    季 杉    周 旭    周志刚    周 明

郑光辉    郑 涛    宛 凡    胡 丹    胡丽萍

胡利平    胡 展    胡 静    南莉君    俞 新

施庆军    洪 玲    敖爱国    袁 俊    袁 航

袁惠文    贾 恒    夏元云    顾厚武    钱 静

倪红卫    徐贻功    徐 涛    卿 畅    高 林

高思诚    郭 俊    郭海明    唐业会    唐 斌

陶 勇    黄开明    黄 芬    黄明卉    黄经南

黄 思    黄荷婷    黄燕庆    曹天斌    康志刚

阎立东    葛增来    董 岭    董亭亭    韩 道

程 宇    蔡 艳    熊华敏    熊福英    缪 峰

潘承仕    燕占飞    薛 玮    戴丰善    藏中海

 

案 由: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持续做强我省汽车产业优势,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近年来,我市积极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以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基地,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升级跨越。今年,武汉市作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牵头单位,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省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配套、关键技术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进一步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地,引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大走廊,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做大做强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议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案”作为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予以推进。

 

解决方案: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在交通强国试点、双智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试点任务,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管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推动探索将开放道路范围逐步从武汉经开区扩展到中心城区,并逐步拓展至具备商业化运营价值的市内城市道路、快速通道。加快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打造市级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提升标准化运营监管能力。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界定、网络安全保障等法律要求。

二、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与“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的创新生态平台作用,完善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在汉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创新主体聚集度。统筹调度全市创新资源,联合武汉高校与科研机构,结合我市在通信、北斗、智能制造、数字地图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汽车与通信、地理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加快传感器、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在汉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三、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东风汽车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化零部件、芯片与汽车软件等薄弱环节,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关注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卡脖子”装备、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等颠覆性技术与新技术,做好产业迭代工作。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加大新能源汽车展示、推广力度,在重点商圈、街区、综合体等打造新能源汽车展示中心,扩大品牌的集聚度和辐射力。

四、丰富场景应用示范

推动智能网联出租车、小巴等车型的示范应用规模,探索可持续、常态化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探索特定场景低速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拓展应用领域。推进智慧停车、智能充电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应用场景,提升民众出行获得感。支持市区各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汽车,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承办单位:市人民政府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