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183名,按姓名笔画排列)
丁 原 万大勇 习明海 马 恒 马聚勇
王 华 王志强 王治高 王建东 王继德
王 彬 王 敏 王 康 王 琦 王震宇
毛 焰 文武松 邓永清 邓永勤 邓爱华
邓海龙 邓琍宏 孔军豪 孔 雷 甘红枝
左双菊 石海云 占再清 卢 军 卢 放
田开俊 付志琦 印 宗 匡治国 吕友明
吕似竹 朱红西 朱杰兵 朱 燕 任伟中
任 媛 邬剑强 刘升勇 刘长云 刘成奎
刘启社 刘佳琳 刘祖源 刘晓婷 刘继红
安宏伟 孙 军 孙 姝 孙桃香 苏 毅
杨 安 杨良勇 杨泽发 杨 俊 杨雪莲
杨 燕 李永刚 李江颖 李 军 李 进
李 芯 李武军 李 青 李 鸣 李宗凯
李相友 李胜平 李艳霞 李晟明 李 娟
李 彬 李 锐 李 湛 李 蓉 李 璞
李 蕾 肖纪芳 肖家燕 吴小林 吴 芳
吴启兵 吴雪莱 吴 琳 邱丹娅 邱纯玉
何长才 余 丹 余 威 余 婧 余新民
邹 薇 闵一楠 沃闻达 张卫红 张友华
张 波 张晓玲 张培文 张翔宇 张勤喜
张 蕾 张 镝 张 曙 陈先新 陈 军
陈 军 陈明骏 陈祖华 邵玉春 林小芳
林文选 欧阳超 罗善善 季 杉 周 飞
周 明 周学云 周 楠 郑 健 法 雲
宛 凡 赵 屹 胡 丹 胡丽萍 胡 忠
南玉梅 钟继卫 姚 雪 袁 俊 袁惠文
贾 恒 夏 平 钱 刚 钱 静 倪红卫
徐 飞 徐贻功 徐 涛 殷昌友 卿 畅
高 林 高 林 高思诚 高 亮 高 斌
郭国清 唐业会 唐 武 陶 勇 黄开明
黄经南 黄 勇 黄荷婷 黄晓东 黄 峰
黄燕庆 梅 红 曹 竹 彭 涛 彭 鹏
彭 骞 董 岭 韩 道 程红霞 舒瑞森
鲁 红 雷选沛 蔡红义 蔡娅萍 蔡艳明
臧中海 熊华敏 熊福英 潘鹏飞 燕占飞
薛 玉 薛 玮 薄 文
案 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中央就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多次就推进长江、汉江大保护提出要求,强调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武汉“两江四岸”。2020年12月,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动工,开启了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新篇章。武汉是长江中游唯一的超大城市、全省生态建设的“龙头”,在我市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全面推进“两江四岸”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一主”引领、展现武汉担当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武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实施一年来,按照“连断点、补空点、提亮点、优服务”思路,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与城市腹地发展需求对接不够,项目建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项目谋划系统性不强、质量不高,生态、文化、发展等特色不够突出,亟需谋划推进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示范性好的重大项目;关键节点问题解决不够有力,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困难还没有找到有效破解路径,等等。
江城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造就了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两江四岸”不仅是武汉发展的主轴,也是彰显山水城市独特魅力的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绘就了宏伟蓝图,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足做优水文章”“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武汉“两江四岸”,打造生态岸线,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高水平建设,对于推动长江大保护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谱写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任务。
解决方案:
一、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亮点凸显特色
坚持规划先行,高水平编制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实施性规划体系。以长江、汉江河道管理范围为核心,拓展至城市腹地1-3公里范围,有机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涉江规划、腹地规划,高水平编制实施《武汉市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武汉长江大保护规划》等,构建以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实施性规划体系,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两江四岸”片区高水平建设。要加强市、区工作统筹,市有关部门、各区要深度参与分段分区规划的编制,按照“安全、生态、交通、文化、发展”五大廊道功能定位,科学有序统筹安排“两江四岸”生态、城镇、农业等功能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规划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必须找准武汉城市自身特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凸显特色。要突出安全保障,强化安全意识、底线意识,依托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快补齐闸、堤、泵站等方面的短板,加强“藏堤于岸”、“缓坡堤”等防洪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堤防江滩滨水景观。要突出滨江交通畅达,整体规划快速通道、骨干通道、慢行通道,规范长江、汉江干线港口码头等岸线利用,构建“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体系。要凸显生态特色,实施长江、汉江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治理,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突出不同区位特点,推进“两江四岸”造林绿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廊道。要凸显文化特色,推进滨江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旅游提升,加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延续传承城市文脉;用好“两江四岸”自然禀赋、挖掘文化底蕴,打造重要文化、景观节点。要凸显发展特色,结合各区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推进沿江重污染企业“关、改、转”,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着眼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实施,推进规划项目化。找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的契合点,研究提出规划实施项目库,并对项目库进行动态更新,以项目建设支撑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落地。按照“分阶段实施、重点突破”的思路,以长江、汉江武汉段干流项目为突破口,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重大项目,打造亮点片区,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
二、明确责任任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编制2022年及未来若干年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清单,科学安排建设时序。结合发展需要,对项目建设时序进行分析研判,列出2022年以及未来若干年(5-10年)各年度需要完成的项目清单。统筹考虑项目衔接、资金衔接,做到短有安排、长有计划,逐年滚动实施,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进一步明确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完成。明确责任任务,提出2022年及各年度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书,分解下达市级、区级年度任务,压实市、区及各部门工作责任,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分级、分区实施。要将有关项目列入市、区2022年度建设计划。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的督办,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审批、土地征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明确重要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销号,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迅速移交建成项目,明确项目管护责任。要加强项目建、管工作衔接,管护单位要提前介入项目建设、设备调试、工程验收等环节,确保建成项目竣工验收后能够及时交付使用,实现项目建设与移交管护无缝衔接、不留尾巴。管护单位接收项目后,要迅速明确管护责任人及工作职责,规范管护制度,落实运维资金,建立工作台帐,确保建成项目稳定、高效、长期发挥效益。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区两级政府和水务、发改、财政、经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城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园林林业、房管、园林林业等部门。建议市人民政府建立市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有关区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对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和建成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建成万里长江“最美岸线”,使武汉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杆,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作出贡献!
承办单位:市人民政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