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9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武汉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彭天喜
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计划草案的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在市委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高、结构较优、发展进一步协调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本市生产总值2238亿元,增长14.7%,比预期增幅高2.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增长势头强劲,服务业稳定增长,都市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优势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但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先进制造业的大项目不够多,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民营企业发展不够充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市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计划草案的报告体现了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积极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200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做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时期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难得机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促进和谐武汉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努力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的策划与储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十一五”项目库及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的投资支撑作用。大力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投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改革和创新。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城乡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二)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工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集约发展我市制造业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优势行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加强国有存量资产整合,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集中,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指导服务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商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切实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切实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着力降低高耗能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水平。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搞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进一步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和农村新型工业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公共财政收入等方面重点向“三农”倾斜。要继续推进“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支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全市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工作。要积极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资源重组与合理配置,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坚持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全面增强政府公务员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切实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依法调整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四位一体”改革向纵深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