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其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高标准谋划推进审计工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拓宽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富有建设性,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积极促进和保障武汉高质量发展。审计工作报告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线,紧扣预算执行和财政支出绩效,聚焦重大政策落实及重点民生专项等重点领域,从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实施、重点民生资金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发现和揭示违规问题,报告审计移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为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持,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会议指出,审计监督工作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部门决算及其绩效管理情况审计有待深入,审计的风险预警功能需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有待强化等。
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审计法,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审计法,积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大对稳经济促发展防风险重大政策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落实落地情况的审计力度,更好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报告内容,进一步突出预算执行、政策实施、财政资金绩效等审计情况,以及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等审计重点,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二是持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有效衔接,推动审计监督向政策实施、预算绩效、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等领域拓展。强化预算绩效审计监督,着力反映科技创新、助企纾困、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资金以及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有资产审计全覆盖,加大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形成审计情况专项报告。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及时揭示不良苗头和倾向,助力防范化解风险,筑牢安全底线。助力提高区级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审计,完善财政直达资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机制,推动完善基层“三保”保障机制,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三是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增强审计整改工作实效。全面运用审计成果,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健全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纠正失误、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的审计监督工作闭环。压实审计整改责任,强化政府的落实督查责任、主管部门的主抓责任、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被审计单位应当按规定时间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审计机关要健全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和对账销号制度,强化整改工作指导和跟踪检查,推动整改结果公开,加强警示教育,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保障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附件
一、加大对稳经济促发展防风险重大政策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落实落地情况的审计力度。
二、强化对政府债务管理、财政“三保”支出、非税收入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审计监督。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等专项审计,形成专项审计报告。
四、全面运用审计成果,推动健全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纠正失误、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的审计监督工作闭环。
五、健全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和对账销号制度,强化整改工作指导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实效。
六、提出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重点部门单位名单,与市人民政府同步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整改情况、接受满意度测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