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 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做强做优做大 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 发布日期:2023-12-08
    来源:武汉人大
  • 字体:
    [ ]

——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期,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下,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就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省有关数字经济战略部署,提出“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目标定位,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两年荣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2022年4月,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数字治理、数据资源等5个方面,明确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5月,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夯实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强化数字经济要素支撑等五个方面,制定了23条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空间底座建设全面启动。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和软件业务收入近2年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深化,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引入北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开发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智慧桥梁、智能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教育等典型应用场景有序落地。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核心产业规模不够大、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数字经济生态不够优等短板和不足。

(一)核心产业规模不够大。我市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体量上与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与同类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也较为明显。

(二)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调研中发现,企业存在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的问题,推进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农业领域受信息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

(三)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我市虽然早在2015年就相继成立了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华中大数据交易中心,但主要集中在数据开发,数据交易的成交量低于预期。

(四)应用场景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我市数字技术应用主要还偏重于单个场景、单点突破,跨行业、跨系统、跨层级的应用偏少、深度不够,特别是示范性强的“超级场景”不多,和一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五)数字经济生态不够优。从技术来看,数字经济企业现有创新多集中在商业模式领域,技术创新攻关能力还不够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从企业来看,尚未培育出如大疆、科大讯飞之类的现象级企业。从人才来看,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且地区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数字人才引育任务十分紧迫。从监管来看,数字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监管理念、监管方式与法制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市数字经济。

(一)以“一硬一软”为重点,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以“光芯屏端”为代表的硬件制造优势领域,瞄准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方向,加强关键材料、设备、元器件等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软件领域,因地制宜打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集聚区,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双区联动”的优势。

(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着眼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行业性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建造全产业链;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三)以数据价值化为突破口,激活数字经济内生动力。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统一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围绕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内容,探索制定数据确权、采集共享、交易流通、评估定价等共性标准,依托武汉数据集团、大数据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

(四)以应用场景为抓手,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优化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增强信息联通共享能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数字化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五)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数字经济生态。发挥在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强化基础科学研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方向,加强前瞻布局,培植先发优势,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源头供给和技术储备,抢占未来发展技术制高点。综合运用立法、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方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促进作用,推动政府鼓励业态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为我市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