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力描绘美丽乡村画卷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战”
续力描绘美丽乡村画卷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战”
  • 发布日期:2023-07-21
    来源:武汉人大
    作者:夏方
  • 字体:
    [ ]

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6月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做了大量工作,美丽乡村串点成带、拓面提质、形成集群,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凝心聚力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区评审,已打造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成乡村休闲游示范村25个,‘三年行动计划’218个项目完工率超过97%,已建成6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三行动计划’,农村‘脏乱差’旧貌得到根本扭转,农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改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为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4月6日、5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光菊先后带队赴蔡甸区、新洲区实地调研。调研组指出,近年来,市政府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挖掘乡村发展动能,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工作成效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报告指出,全市凝心聚力,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石。比如,进一步健全市级统筹协调、区级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市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小组,对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规划统筹,绘制美丽乡村建设蓝图。比如,规范程序,民意优先。坚持区级主体,自下而上组织申报,通过村民大会讨论、村级申报、街道筛选,区级评审、相关市直部门资格审查,市政府审定,确定纳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坚持多维驱动,擦亮美丽乡村建设本色。比如,强化市级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合理调整奖补办法。根据“三年行动计划”进度预测和市级财力可能,编制市级年度支出计划,报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将市级支出落实落细。 


着眼长远 聚焦重点建言献策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黄兆义委员说,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现有成果的关键点在于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在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发展上做一些积极探索,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谭刚毅委员认为,要尝试出台创新举措,尤其要将一些空心村建设利用起来,这对促进乡村发展非常重要。要面向未来,对标先进省市,比如浙江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借鉴先进经验。

在殷玉梅委员看来,乡村振兴核心还是要靠产业来拉动,要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从根本上振兴。

乡村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在于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层面的结果,相关涉农部门还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李锐委员说。

这些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提升。但也应看到,与城市相比,与农民的需求相比,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如何缩小城乡差距,牵动着委员们的心。

“最近在新城区调研,感觉现在的农村比以前漂亮不少。‘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要收官,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张卫红委员认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他建议,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特别是现在路网水电、物流、冷链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要用城乡融合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让城市和乡村要素自由流动。

樊志宏委员建议,要思考如何集成地推动城乡一体化,比如说,现在许多沿海地区都在乡村打造30分钟美好生活圈,建立集成式公共服务体系,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驰而不息 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战”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尚有极少数项目没有完工;项目建成后,由于村级自有收入有限,上级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村级可支配财力与所承担管护职责不相匹配,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压力较大。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履职,继续监督和支持,助力推动全力以赴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收官战”。

加强责任落实。对未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区要加快施工进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工程按时间节点推进,早竣工、早验收。对已完成施工任务的项目,各区要加快项目验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严把验收关。

加强资金监管。各区要组织财政部门、项目街道及时结算工程进度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探索后期管护。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探索多样化管护模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在有条件的街道探索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与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以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以产业兴旺反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

“涉及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关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段晓明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新举措切实补齐美丽乡村建设现有的短板,建立共建共享的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