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深入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深入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
  • 发布日期:2023-07-20
    来源:武汉人大
    作者:李峰
  • 字体:
    [ ]

“生态保护法庭”“金融巡回法庭”“都市楼宇法庭”“田间法庭”……不同特色的基层法庭标志着推进人民法庭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深入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聚焦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努力实现人民法庭全覆盖、零距离。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力量。抓好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是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夯实人民法院基层基础,推动人民法庭参与、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更好发挥人民法庭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了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6月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太平所作的《关于全市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深入调研把重点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发挥“真监督真支持”作用,把听取和审议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报告作为今年的重点监督项目。

为提高监督的针对性,5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龙良文带队赴硚口区、汉阳区视察全市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情况,实地察看了硚口区仁寿法庭、汉阳区十里铺法庭,详细了解人民法庭的工作开展、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就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全市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有力监督下,大力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坚持“一庭一策”,优化调整布局人民法庭59个;按照中心城区法庭突出专业化、新城区法庭彰显综合性、功能区法庭聚焦区域发展需求的思路,推动人民法庭职能定位转变;织密司法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庭、室、站、点”体系,把人民法庭工作触角延伸至每一个村、社区;针对建设标准总体偏低的历史问题,合理确定建设等级,制定细化指导意见,推动实施人民法庭阵地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推进现有人民法庭用房的规范化改造,全市人民法庭面貌实现大变样;完善信息化办公设施,加大数字法院系统运用推广力度,开展信息化应用辅导培训。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及时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讨论、归纳、汇总,提出建议意见,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提供参考依据。


多措并举显亮点

人民法庭处于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处在服务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汉南区法院与区公安分局、区妇联《关于建立反家庭暴力协作机制》会签仪式在暖阳中落下帷幕。通过加强反家暴宣传、警情联动、响应处置的“一站式”保护,扩大反家暴法律影响力,提升人身安全保护令震慑力,合力按住家暴“拳头”。两年来,武汉法院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探索共建共治机制,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报告显示:全市法院立足辖区中心工作、司法助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一庭一品”建设,推进人民法庭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武昌水果湖法庭集中审理全区金融案件,设立金融巡回法庭,为“华中金融城”保驾护航。硚口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法庭结合楼宇经济特点,专门审理房地产纠纷,建立楼宇专职联络员制度,将司法服务落实到重点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中。汉南湘口法庭打造“种子法庭”,成立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联系点,探索从“田间地头”到审执“案头”全联动工作模式,为端牢农业“饭碗”提供司法保障。江夏五里界法庭依托锦绣山生态环境修复基地,构筑生态保护司法屏障,助力辖区自然资源一体化保护,获最高法院肯定。

以人民法庭建设为载体,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向基层末梢延伸,以“小法庭”撬动“大治理”;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实现矛盾预警、分流、化解全流程在线办理;邀请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走进法庭参与调解,联动解纷体系日益健全;提升人民法庭诉讼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诉讼服务辅导机制,方便群众就近起诉、办理诉讼事务;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群众提供全覆盖的便捷司法服务。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结合“政法先锋进村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6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获得感。


认真审议聚难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市法庭存在功能区分不明显、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等问题,法庭现址改造任务繁重。目前,全市法庭现址规范化改造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审判区、办公区、生活区”合理布局。

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对全市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审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司法辅助队伍建设稳定性不强、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人民法庭与基层社会治理单位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们认为,要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基层法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民法庭力量配置,广泛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互帮互助、互学互鉴;加强人民法庭业务建设,切实将法庭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健全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促进案结事了;加强人民法庭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机制,为人民法庭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委员们希望,全市法院不负重托、勇担使命,持续深化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人民法庭在共同缔造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法治武汉作出更大贡献。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