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认真履职尽责,做好各项监督、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为全面推进《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深入实施贡献人大力量。
“五年规划已经收官,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绩有目共睹。”9月2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波作关于《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9月21日,会议对该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报告指出,五年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出台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专项规划和8个配套方案,463支驻村工作队1769名驻村队员结对帮扶813个村,组织120家民营企业参与结对帮扶……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它们饱含着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所倾注的心血。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常委会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7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率调研组赴蔡甸区了解侏儒街群力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智顺生态农业产业园、十里莲华养心谷等乡村振兴项目,详细询问产业模式、发展规划等情况。他强调,要以工作化理念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鼓励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大力推动产业振兴。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6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良文赴黄陂区罗汉寺街白塘村,详细了解该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他强调,要强化各项要素保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产业兴旺,才能为农民增收注入强劲的动能。
高水平谋划,更应高标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强化履职担当,通过多次深入调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落地落实中取得的进展。
“三乡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具有重要意义。9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光菊率视察组赴江夏区视察《规划》实施情况,实地察看江夏区小朱湾“三乡工程”建设情况、梁湖农庄乡村振兴展馆,听取五里界街发展情况。她强调,要更好发挥人大作用,推进解决瓶颈难题,助推我市乡村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置于首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助推产业兴乡落地开花,这是市人大及常委会的使命所在。
生态优产业兴,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文旅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5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树华带队赴江夏区调研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工作。在湖泗街海洋民俗文化村,胡树华指出,要保护利用好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资源,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实现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乡村振兴,要精准定位产业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7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库成带队,赴蔡甸区群力村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鱼菜共生产业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侏儒山街群力村发展规划情况的汇报。
产业铺路,技术加持,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规划》实施情况报告时指出,五年来农业三产融合加快,实现都市型农业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推进开展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引进精准导航、无人驾驶机械等,新建农业气象观测室等4个气象实验室,实现智慧农业加速发展。此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力,形成了“洪山菜薹”“蔡甸莲藕”“汪集鸡汤”3个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农业效应加快彰显。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风文明发展,加强监督、调研和执法检查工作,努力促进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人大力量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培育新时代农村新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增进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推动农村形成新时代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民主法制和诚信等教育实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农民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规划》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我市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的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吴大志提出,要调动农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三农”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形成乡村振兴的氛围和合力。
美好的风景,往往历经披荆斩棘方能抵达。乡村振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将对照《武汉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赓续发力,强化担当,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描绘我市乡村振兴的更美风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