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滨水生态名城、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国际湿地城市……一张张城市名片的背后,是武汉在做好山水文章上下硬功夫、在系统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上下苦功夫的有力见证。
6月24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有关建议,为筑牢生态底线、建设美丽武汉提供法治保障。据悉,从201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基本生态控制线专项工作报告作为人大监督的“规定动作”固定下来,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形象。
据悉,武汉市自2012年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以来,对构筑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引导城市多中心、组团式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市政府坚决执行《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各项规定和审议要求,推动基本生态控制线各项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新增项目准入、生态补偿、环境监管等保障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遵从、维护和执行《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的广泛共识。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锚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城市生态框架,逐步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首次实现劣Ⅴ类湖泊全面清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森林覆盖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稳中趋好。高水平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已成为城市靓丽窗口。城市生态空间品质不断提升,不断加大郊野公园、田园综合体等生态建设;加快实施生态修复,持续近10年的“武汉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全部完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市政府严格管控、大力推进基本生态线管理工作稳中向好,成效显著。”委员们建议继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土地节约,强化国土空间的管控,提高基本生态线实施的主动性,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水平。
强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推进。魏怡平委员介绍,武汉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和《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亮点工作,同时实施了严格的调整程序,连续六年保持人大监督“不断点”“不掉线”。她建议,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上要继续坚持严的标准,加快形成绿色集约的城市空间格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武汉的必由之路。
围绕《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有关要求,武汉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山清水秀“诗画江城”画卷正在舒展。“山水十字轴”和生态环线建设逐步完善,今年计划建设绿道100公里,目前已建成杜公湖湿地公园、洪山江滩公园等绿道约43公里。杜公湖公园二期、上涉湖湿地保护区等郊野、湿地公园建设,以及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稳步推进。
“在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过程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生态化,例如东湖绿道等,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成功示范。”胡树华副主任指出,近年来,以长江为纵轴的“水轴”建设是非常成功的,江滩和桥梁,就把长江的作用体现出来,全国都知道武汉是“江城”。但是,以龟山、小洪山为横轴的“山轴”没有体现出来,建议充分利用、严格保护、高水平展示武汉“山轴”。
近年来,武汉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登记,将“数字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有力措施。搭建武汉市第三次国土调查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集成国土资源调查基础、依据、参考等数据,实现国土调查“编、调、核、建、检”五大工作环节的统筹和“分析、共享、服务”三大应用方式的支撑,并在我市河湖确权、耕地卫片监督、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核查、耕地非农化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多措并举为生态建设和修复“强筋健骨”。
金和平委员在审议时指出,武汉遥感卫星系统团队技术力量十分强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和协调,把武汉的科技优势利用到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工作上来,促进生态红线控制的现代科技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优化完善和细化基本生态控制线。
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切实强化保障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流域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等监督检查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已预下达1亿元补偿资金,支持黄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专项补偿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跨市域生态补偿机制,其中,与仙桃市签署的《通顺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协议》,为率先推动流域跨市横向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示范意义。
樊志宏委员建议,在基本生态控制区内进行GEP考核,同时,对标深圳、厦门等城市,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他说,“通过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考核,将有利于控制区的定量绩效考核和相关工作开展。”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筑牢美丽武汉“生态底线”,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夏平委员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大管控工作力度,提升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水平,建立健全生态控制线的协调机制,加强基本生态线的保护与宣传教育,鼓励个人参与基本生态线保护,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二是结合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有效衔接,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确保城镇化不逾越生态红线。三是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做法,扎实开展基本生态线的治理评估工作,注重分析和研究在规划管理和实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四是开展调研,进一步明晰基本生态线的基本问题细则,实施启动条例修改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