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做好代表工作 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高质效做好代表工作 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 发布日期:2024-10-30
    来源:新洲区人大常委会
  • 字体:
    [ ]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近年来,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保障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把好选举关口 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石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大代表选举的内涵和定位,切实把好人大代表入口关,确保选出政治过硬、促进发展、为民代言的合格代表。

政治为先,选出让组织放心的可靠代表。坚持政治标准,会同组织、纪检、统战、政法等部门,对代表初步建议人选进行综合考察。

实干为要,选出善作善成的合格代表。注重代表人选在本职工作、重点任务中的实绩表现,努力将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代表中来。

能力为基,选出群众信赖的优秀代表。把能否主动联系群众、积极为民代言、用心用情为民办事作为考察代表候选人的重要标准,尽量选出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对群众有感情、会做群众工作的代表。


建强平台载体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阵地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代表的一项基本功。新洲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民主民意平台载体建设,推进阵地标准化、制度规范化,织密代表零距离、全覆盖联系群众的“服务网”。

抓提档升级。出台《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意见》,坚持有固定场所、有标识标牌、有专(兼)职人员、有计划安排、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有工作流程、有履职档案、有信息公示、有经费保障等“十有”标准,依照6个方面25条考核细则,逐项对全区原有的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和联系点进行检查验收,推进街镇级(室、站、点)升级提档。抓网络覆盖。按照“建在基层、覆盖选民、方便联系、应建尽建”的原则,采取联合组建、单独建立的方式,消除覆盖盲区。目前,全区建有区级“人大代表之家”1个、代表服务中心1个、代表工作室13个、代表联络站79个、代表联系点126个,织密代表联系群众的“四级网络”,延伸代表联系选民的触角。

抓编组进站。将辖区5名省人大代表、46名市人大代表、320名区人大代表、59名镇人大代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部编组“进站入点”,实现属地区域全覆盖。同时,通过公示栏、联系卡、微信交流群、“码上找代表”等方式公示人大代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选民群众随时随地、线上线下找到代表,架起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抓作用发挥。将(室、站、点)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和重要抓手,各选区因地制宜,组织代表轮流“坐班”接待选民。常态化走访调研,围绕主题“走进走近”选民。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代表建议“四步工作法”,形成“清单化”管理、“销号式落实”的“闭环式”办理模式,确保代表呼声有回应、群众期盼有着落。


完善制度体系 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

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注重遵循制度化建设原则,不断完善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

建立履职提能制度。为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组织开展“优秀人大代表履职提能宣讲月”活动,组建履职尽责优秀人大代表宣讲团分批到人大机关和各街镇代表团进行集中宣讲和巡回宣讲,促进全体代表有效履职、共同进步。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学与日常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街镇拼班互学、印发“口袋书”等方式,实现代表培训提能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

健全代表联络制度。修订完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接待日工作制度、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四个制度”。持续深化“双联”工作。制定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代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工作安排,不断畅通代表参与监督工作的途径。

完善履职管理制度。健全代表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和履职考核办法,开展人大代表履职考评工作,对于连续三年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代表,可优先提名为下一届代表候选人;对当年考核等次为“不称职”的代表,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组织代表约谈;对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不称职”的代表,劝其辞去代表职务,切实从制度上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彰显代表作为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是“一选了之”,而是贯穿人大代表履职的全过程。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完整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依法履职尽责。面对新洲区域调整的新机遇新挑战,区人大常委会倡议号召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忠诚为党分忧、为民履职,努力为新洲“建设航运航天现代产业新城、打造生态文化宜居宜业新区”凝聚代表智慧、贡献人大力量。

深入开展“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突出“三进三促”的主题,组织代表进企业“面对面”现场办公,纾困解难促发展;进社区“实打实”上门服务,化解矛盾促和谐;进村“点对点”出谋划策,破解短板促振兴。代表们走田头、跨门槛、入心田,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真话、察真情,“面对面”接待群众,“点对点”调查研究,“实打实”解决问题,“心连心”联系群众。实施“一街一品”“一站一品”,打造出红邻善治、共享花园、点单作业、人大评单、N+1代表联络站等10余个有创意、有实效、有质量的代表工作品牌。

探索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要原则,建立“党委决策、群众参与、代表票决、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工作机制,坚持“开门选项目”,确保实事项目得民心、顺民意。通过“现场督落实”,强化实事办理,确保项目惠民生。目前,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解决城区重点区域渍水、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等10个项目均按时序进度有力推进。这既是全体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见证,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洲的生动实践。


0

版权所有: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WHRD.GOV.CN 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3016931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6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