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我提出的建议,被人大常委会纳入了武昌区明年的民生实事候选事项!”12月19日,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对2024年度民生实事候选事项进行差额票选,受邀见证票选过程的市民艾先生难掩激动之情。
在前期民生实事事项建议征集过程中,艾先生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的修缮非机动车道的建议,被武昌区政府以“便利市民出行”为题纳入了明年的民生实事候选事项范畴。
“办什么实事代表说了算,对咱老百姓来说这真是好事、暖心事。”第二次受邀旁听区人大常委会会议的黄小姐有感而发。
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推动民生实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武昌区高度重视民生实事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组建票决制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相关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出台《武汉市武昌区民生实事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规范票决制工作流程,着力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完整有效的监督闭环。
海淘 广泛征集,听取民意
办好民生实事,先听民情民声。武昌区坚持广开言路,“线上+线下”齐发力,增强票决制的群众基础。
9月19日,武昌区政府同步在政务网站、公众号等网络融媒体发布征集公告,“打开门”向社会各界征集“海选”民生实事意见建议。各部门、各街道结合职能职责,对已掌握的民生诉求、历史遗留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归总,同步汇集各类实事建议。
与此同时,武昌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依托街道代表工作室、社区代表联络站、代表楼宇联络点等,通过代表半月谈、代表直通车等方式,组织代表与选民群众“面对面”座谈,“沉下去”听取民情民意,定向“推选”民生实事事项建议。
截至10月20日,共收集汇总各类建议90余项。群众“点单”的多项建议大都关于打通断头路、增加口袋公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关键小事”,精准体现出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甄别 科学论证,列出候选
选好候选事项,是票决制工作的基础。如何在群众需求和政府办实事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武昌区下足了功夫。
对收集到的事项建议,武以“社会呼声高、政府可执行、人大可监督”为原则进行筛选排序,论证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多办雪中送炭的实事;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财政投入与区级财力相匹配;坚持量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做到措施具体、可测可评;坚持统筹兼顾、做好结合文章,实现办好民生实事与谋划武昌民生福祉的有效衔接。
武昌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初选项目,着力以“小切口”解锁“大民生”。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区委常委会议研究,最终确定了11个民生实事候选事项,总投资约25亿元。
11个候选事项涵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养老服务等领域,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受益面广,最大程度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
臻选 精准对标,票出清单
民生实事事项,常委会差额票选是关键。在此之前,区人大常委会作了充足准备: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提前为常委会组成人员“预热”,促进他们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组织各候选事项责任部门负责人逐项向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阐述实事工作背景、目标举措、财政投入等情况,人大相关专(工)委提前介入,为全程监督打好基础。
在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区政府办负责人就民生实事候选事项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经过认真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11个候选事项进行差额票选,按照得赞成票数由多到少的顺序,确定出10个民生实事事项。其中,便利市民出行、帮扶就业创业、强化养老服务保障供给三个事项以全票当选,其余列入清单的还包括提升市容环境、治理城市渍水、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等,涵盖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些事项都是群众关心期待的“身边小事”,经过代表票选后,将成为涉及武昌民生的“幸福大事”。
距离在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票决产生2024年度武昌区民生实事事项已经进入“倒计时”。明年,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将把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由各专(工)委实施对口督办,人大常委会各街道工委组织代表“一线”督办,对实事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返回顶部